一、强化学习在AGV路径优化中的核心原理
强化学习通过智能体与环境的交互学习最优策略,其核心要素包括状态、动作、奖励和策略。在AGV路径优化中:
状态空间:涵盖AGV当前位置、周围环境信息(如障碍物位置)、目标点位置等,需具备完备性和可观测性以支持决策。
动作空间:包括前进、后退、转向等基本动作,需根据实际场景设计离散或连续动作集。
奖励函数:通过即时奖励引导AGV学习最优路径,例如到达目标点给予正奖励,碰撞障碍物给予负奖励,路径长度或能耗可作为辅助奖励项。
策略优化:基于值的方法(如Q-learning、DQN)通过估计状态值或动作值函数指导决策,适用于离散动作空间;基于策略的方法(如策略梯度)直接优化策略函数,适用于连续动作空间;模型基方法通过构建环境模型提升样本效率。
二、强化学习在AGV路径优化中的关键技术
动态路径调整算法
D算法及其改进版本(如D-Lite):通过实时更新地图信息减少重复计算,支持动态障碍物避让。例如,当AGV行驶途中突然出现障碍物时,D*算法可快速重新规划路径,避免“死锁”。
混合式架构:结合全局规划(如A*、RRT)与局部避障(如人工势场法、动态窗口法),全局规划提供初始路径,局部避障处理动态障碍物,提升系统鲁棒性。
多AGV协同路径规划
任务调度与冲突检测:通过时间窗算法、拍卖算法等分配任务,避免多车路径冲突。例如,时间窗算法为每台AGV分配时间片,确保路径不重叠。
分布式强化学习:多智能体通过共享经验或通信协作优化全局路径,提升系统整体效率。例如,在矿山场景中,多台AGV需协同完成矿石运输任务,分布式强化学习可实现任务分配与路径规划的联合优化。
深度强化学习(DRL)的应用
神经网络逼近价值函数:DQN等算法通过神经网络处理高维状态空间(如激光雷达数据、图像信息),提升路径规划的泛化能力。例如,在复杂矿山环境中,DRL可学习到适应不同地形和障碍物分布的路径规划策略。
结合传统算法:将DRL与传统路径规划算法(如A*)结合,利用传统算法提供初始路径,DRL进行动态优化,提升训练效率和收敛速度。
三、强化学习在矿山行业AGV路径优化中的特殊应用
露天矿山智能运载
场景特点:露天矿山环境开阔但地形复杂,需处理动态障碍物(如移动设备、人员)和天气变化(如雨雪、大风)。
强化学习应用:通过实时感知环境信息(如激光雷达、摄像头数据),强化学习算法可动态调整路径,避开障碍物并优化行驶路线。例如,在新疆砂石矿中,AGV通过强化学习实现了在-35℃极端环境下的稳定路径规划,检测精度达99.8%。
井下辅助运输无人驾驶
场景特点:井下环境狭窄、光线昏暗、通信受限,需高精度定位和避障能力。
强化学习应用:结合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构建)技术,强化学习算法可学习井下环境特征,实现自主导航和避障。例如,中煤陕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通过强化学习优化了井下辅助运输机器人的路径规划,运输效率提升50%,成本降低60%。
重载物料转运
场景特点:矿山物料(如矿石、废石)重量大,需AGV具备高负载能力和稳定行驶性能。
强化学习应用:通过奖励函数设计(如优先选择平坦路径、减少急刹车),强化学习可优化AGV的行驶节奏,降低能耗和设备磨损。例如,航发机器人研发的20t室外AGV通过强化学习实现了重载条件下的稳定路径规划,爬坡能力达15%。
四、技术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挑战
探索-利用平衡:在高维连续空间中,强化学习需平衡探索新路径和利用已知最优路径的矛盾。
多智能体协同:多台AGV协同作业时,需解决通信延迟、策略协调等问题。
可解释性与安全性:强化学习模型的决策过程需具备可解释性,以确保在关键场景(如井下救援)中的可靠性。
未来方向
边缘计算与5G集成:通过边缘计算节点部署强化学习模型,减少中心服务器延迟,提升实时响应能力;5G技术可支持多AGV的高带宽、低延迟通信。
数字孪生与仿真优化:构建矿山环境的数字孪生模型,通过仿真训练强化学习算法,降低实际部署风险。
多模态感知融合:结合激光雷达、摄像头、IMU等多传感器数据,提升环境感知精度,为强化学习提供更丰富的状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