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一些关键指标可以用来评估柔性物流系统的性能:
成本指标
供应链总成本:涵盖采购成本、生产成本、运输成本、库存成本(包括持有成本、缺货成本等)、仓储成本等所有与供应链活动相关的成本总和。
采购成本占比:采购成本与产品总成本(或销售收入)的比率。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零部件等采购支出。
库存持有成本:企业为持有库存而发生的成本,包括资金成本(库存占用资金的利息)、仓储空间成本、库存损耗成本(如变质、损坏等)和管理成本(库存盘点、保管人员工资等)。
效率指标
库存周转率:一定时期内销售成本与平均库存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库存周转的速度。
物流网络效率:考虑企业的产品移动路径和使用的物流设施,评估物流系统中是否存在瓶颈、是否存在不必要的交通拥堵和是否使用了最优的运输路径等因素。
运输管理效率:衡量物流系统中物流运输的效率和质量,包括准时率、重新派送率、运输损坏率和运输误送率等。
质量指标
采购产品质量合格率:采购的合格产品数量与采购产品总数量的比率,用于衡量供应商提供产品的质量水平。
生产质量合格率:生产过程中合格产品数量与生产产品总数量的比率,反映了生产环节的质量控制水平。
客户质量投诉率:客户对产品质量投诉的数量与产品销售总量的比率,是从客户角度衡量产品质量的指标。
柔性指标
生产柔性:对上游企业,达到所能承受的非计划的一定增产能力所需要的天数;对下游企业,在没有存货或成本损失的情况下,在交货期一定天数之前企业所能承受的订货减少百分比。
供应链柔性:指供应链在面对市场需求变化、供应中断等不确定性因素时,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调整和适应的能力。
客户服务指标
订单准时交付率:准时交付订单数量与总订单数量的比率,是衡量供应链可靠性的关键指标。
完全履约率:完全按照订单要求(包括产品数量、质量、交付时间等所有条款)完成的订单数量与总订单数量的比率,体现了供应链对客户需求的整体满足能力。
客户服务满意度:用来量化一家公司的客户服务体验的质量指标,包括反应速度、订单准确度、投诉解决速度和售后服务等。
环境指标
资源利用率:衡量物流系统对资源(如能源、原材料等)的利用效率,例如运输工具的燃油效率、仓库的空间利用率等。
废弃物产生量:指物流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如包装材料、废旧设备等)的数量,反映了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影响程度。
绿色物流措施执行率:指物流企业或供应链中实施绿色物流措施(如采用环保包装材料、优化运输路线以减少尾气排放等)的比例或程度。